科学研究

传承体育文化,开创体育育人新举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

时间:2021-10-10  来源: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浏览:

二、立项依据

1.立项意义、现有基础

1.1立项意义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就将“射艺”和“骑术”列为了古人成长的两项技能,以及围棋、象棋、马球、摔跤等等体育项目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实生活中,体育在身心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益处,特别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感召和震撼着每个人。如何传承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职责,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受到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也是社会和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从近年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评价看,目前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指标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未来建设者,高学历、高技能一线专业人才,学生在校奠定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今后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基本保障。

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结合“健康第一”和“学校体育健身工程”,“以学生未来为本”的教育理念,项目团队有针对性地对我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体育科研进行全方位改革探索,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立我校大体育教育体系,开拓体育铸魂育人新举措,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品牌升级。

1.2现有基础

1.2.1目前我校已建立系统的“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

体育教学:学生在学校要完成四个学期的144学时必修体育课学习任务,制订符合我校学生现状的体育教学大纲,设立教学管理目标,逐步分阶段分重点实施教学计划所设置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所有男、女生统一学习民族传统武术(三路长拳)和田径基础课程,并进行汇报表演展示。

第二学期所有男生开设的基础篮球基本技术和体能练习课程,所有女生开设的基础健美操课程和体能学习课程,形成“男篮、女操”的教学模式。

第三、四学期开设选项体育课,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刀术、体育舞蹈、太极鞭杆等12项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学生按规定选择自己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达到较熟练掌握一、二项运动技巧。另外,根据个别学生由于身体异常和病、残及特殊体质原因开设以体育保健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以学习身体基础锻炼、简式太极拳、八段锦、运动损伤与康复为主的授课内容。

(2)运动队训练:运动队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窗口,教师在进行运动训练中,增加教学训练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运动训练中学生在运动基础上发展更多的竞技能力。我校现有篮球代表队和田径代表队,两支运动队,篮球队和田径队多次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我争得荣誉。

(3)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活动服务体育教学,给学生参与运动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起到引领作用。截止目前体育部共组建瑜伽、轮滑、跆拳道、奔跑吧青春社等15个体育社团。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在运动中享受到团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对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拓展体育专业知识领域,努力为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做好服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经过近四年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我校已形成“男篮、女操、人人会打拳”和多元化体育项目并举的体育教学新特色。我校每名学生在掌握2门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体育爱好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1.2.2开展多元化体育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为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参与健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部每年定期举办校运会,魅力杯健美操赛,迎新杯篮球赛,7人制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三路长拳教学汇演,越野赛等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释放了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内涵,体育部在校内还举行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图片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扩大学校体育活动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1.2.3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育课堂设计上将我校“三大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制定我校《体育课课堂常规》,严格管理,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请假等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量化管理,从制度上规范学生的行为,最终使大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有实用的人才,对学生今后的职业人生起到良好作用,同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潜力,增强学生群众主义观念,树立群众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用心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潜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2.2项目组成员的基本情况

侯春秀,山西绛县人,硕士,讲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全国啦啦操二级教练员、全国啦啦操二级裁判员,主讲《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校级科研课题3项:大学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应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在《西部学刊》、《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作为第一主编编著《高校健美操课程设置及教学训练研究》著作。 2020年9月主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参加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荣获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2020年12月,主持的《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被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精品资源共享培育课程。2019年荣获校级“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荣获校级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20年度荣获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辛金花,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主讲《健美操》、《武术》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近年来,参与校级科研课题3项,在《西部学刊》、《开封教育学院学报》、《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作为第一主编编著《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体能训练的新思路》著作。2020年9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参加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荣获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2020年12月参与《体育与健康》线上课程被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精品资源共享培育课程。2017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校级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19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

李晶,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主讲《健美操》、《武术》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近年来,参与校级科研课题3项,在《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杂志发表教科研论文5篇。2020年9月,《体育与健康》荣获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20年12月,《体育与健康》被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课程。2018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校级教师讲课竞赛活动三等奖。

肖杨,山西运城人,硕士,助教,主讲《乒乓球》、《篮球》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近年参与校级科研课题2项,在《当代体育科技》、《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2020年9月,《体育与健康》荣获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二等奖;2020年12月,《体育与健康》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立项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课程。2018年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卫国凯,山西万荣人,硕士,讲师,国家网球一级裁判员,国家二级运动员,主讲《羽毛球》、《现代大学生网球文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校级科研课题2项。在《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体育科技》、《运动精品》、《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标准化》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作为第一主编编著《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体能训练的新思路》著作。2013年作为教练员带领学生参加第十九届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优秀教练员”。

马晓豹,山西绛县人,硕士,讲师,主讲《篮球》、《武术》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在《当代体育科技》、《运动精品》、《运动》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

李劼晟,山西运城人,硕士,主讲《健美操》、《武术》、《足球》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近年来,在《当代体育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篇。

史宽,山西祁县人,硕士,讲师,主讲《武术》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在《当代体育科技》、《广东职业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

3.项目支持情况

3.1相关保障机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学院、部门领导重视,体育部根据学院相关要求与政策,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支持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课程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提升,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政策及人力资源基础。

(2)教师积极参与

项目组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吸收了优秀的体育教学一线教师,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课题组成员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

(3)学校科技产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将对项目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出现任何困难及时提出帮助和解决方案。

3.2项目缺少的条件和解决途径

建设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场地、教师自身提升等。因此,希望学校能给予相关培训或者外出学习的机会,保障该项目继续发展并逐渐成熟壮大。

三、项目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1.工作思路和目标

1.1工作思路

1.1.1继续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有效的解决了体育教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课上学习被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体育育人功能。

1.1.2将体育文化融入群体竞赛和社团活动,强化体育育人功能。

继续加强学生群体竞赛和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结合群体竞赛和体育社团不同项目的特点将体育文化融入到各个项目中,从活动的组织到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传递体育文化,从而达到强化体育育人功能。

1.1.3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是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主要受益群体。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对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继而主动地参与到各类体育文炼化活动之中,这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1.2主要目标

(1)利用平台建立线上课程,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

(3)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5)将体育文化融入群体竞赛和社团活动,打造精品体育竞赛和体育社团。

(6)打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2.工作举措与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线上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自学动作,课上教师对学生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小组竞赛、评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体育课程经过四次改革,由最初的只有三大球和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为2门基础体育技能(三路长拳、篮球(男)健美操(女))和12项自选教学项目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形成“男篮女操、人人会打拳”和多元化体育项目并举的体育教学新特色。

(3)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课前在平台观看教师录制的技术动作视频与易错动作教学视频,提前进行预习,并在班级微信群提交预习的动作视频,分组讨论动作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4点半”体育大课堂等渠道,增加学生课下的的体育健身锻炼时间和次数,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3.重难点工作分析

3.1重点工作

如何更好的对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4点半”体育大课堂等渠道的实施和监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的监控;教学平台的建设;如何将学校“三大素养”更好的融入教学。

3.2难点工作

探索体育社团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好体育课程的延续;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优秀训练队的建设;训练和课堂教学结合。

4.特色与创新之处

(1)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结合我校以“学生未来为本”的教学理念,本团队有针对性地对我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建立线上线下教学、训练队与课堂教学结合为优秀学生提供进更高平台、体育社团与课堂教学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外锻炼平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2)建设了线上课程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建立线上线下教学:建立了2项必学项目和12项选项项目供学生学习。同时建设线上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反复预习、复习、自学,在线上提交相应的视频作业,增加了学生课下锻炼的时间和次数,节省了课上教师教授动作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训练队和课堂教学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把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有田径基础和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选入我校篮球队和田径队,为这些体育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更系统更专业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并通过训练队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4)体育社团和课堂教学结合

至今体育部共建设了15个体育社团供学生参与,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每周必须参加1次社团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1小时。而且每个社团都有1名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解决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之外的另一种学习。补齐了短板,为学生提供课外锻炼的平台,丰富了体育教育内容,促进了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5)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每节课都会用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体育教学案例,例如:体育常识、新时代女排精神等,提升学生运动常识的积累,增强学生运动兴趣,通过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形为规范,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荣誉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5.年度工作计划与方案

(1)准备阶段(2021.01—2021.02)

①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目标;

②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建立课程体系;

③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分工。

(2)实施阶段(2021.03—2021.09)

①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

②建立线上课程、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

(3)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论文(2021.07-2021.12)。

(4)结项鉴定阶段(2022.01)。

(5)撰写研究报告,上报并申请结项。

四、项目成果、实施效果与影响力

1.项目实施范围、受益面

校内使用情况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已在本校应用4年,18级学生和19级学生的体质测试指标及格率、优秀率都有很大程度提升。

建立了体育I、体育II线上课程。体育I目前累计访问量达208万人次,累计页面浏览量为2081343次,累计选课人数2034人,累计互动次数4651次,授课视频总数量110个,音频总数14个,发放作业4次。

体育II目前累计访问量达449万人次,累计选课人数2941人,累计互动次数86539次。授课视频总数量61个,音频总数23个,本科发放作业10次,专科发放作业5次。

校外推广情况

本团队参加超星平台组织的各种教学课程建设和资源培训会议,丰富自己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采用更好的现代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团队多次和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运城校区)、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交流,他们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一致给予好评。健美操团队参加山西省组织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2.预期成果形式、推广应用价值

2.1预期成果形式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课下的的体育健身锻炼时间和次数,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体育健身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实现高校职业教育铸魂育人的预期目标。预期成果体现为:

(1)结题报告1份;

(2)发表学术论文3篇;

(3)建立线上课程2门;

(4)打造3个精品群体竞赛;

(5)打造10个精品体育社团;

(6)实现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85%以上的及格率。

2.2推广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体育健身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的最终目标。

今后,我们将联系其他兄弟院校做进一步推广,为更多的院校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五、经费预算及使用情况

经费来源

学校资助经费

3万

其它自筹经费

总经费

3万

支 出 科 目

预 算

预算根据及理由

1.实验材料费

/

/

2.仪器设备费

1.0万

课堂现场录制设备购买

3.科研协作费

0.2万

软件学习

4.成果鉴定费

0.2万

专家鉴定、指导

5.科研差旅费

0.2万

走访差旅费

6.图书资料费

0.2万

网上资料查阅、打印等

7.论文出版费

1.0万

论文指导、版面费

8.专著出版费

9.教材出版费

/

/

10.劳务费

11.其他

0.2万

临时其他开销

合 计

3万

六、评审意见

1. 申请者所在部门意见

部门负责人签字: (盖 章)

2.教务处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3.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字:

4.学校审批意见

学校领导签字: (盖 章)

作者:   编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学苑北路2555号

网址:http://www.ycptu.edu.cn

扫码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晋ICP备2021005503号-1